海南重点产业园区以专项资金撬动84亿基建投资
优惠政策
所属地区:海南-海口
发布日期:2025年09月08日
在海南省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精准扶持下,洋浦经济开发区、海口国家高新区等6个省级重点园区近两年累计吸引84.6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成为招商引资的关键支撑。通过整合多维度财政资源设立的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,正以"四两拨千斤"的效应加速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。
一、专项资金构建多元化扶持体系
海南省整合原有工业发展资金与公共财政预算,设立年规模10亿元的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。该资金采用贷款贴息、投资补助和资本金注入三种方式,2021年以来已覆盖洋浦开发区、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区等6个园区超百个基建项目。其中定安塔岭工业园通过资本金注入模式,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标准化厂房建设,使园区土地开发强度提升40%。
二、基建升级强化产业承载功能
在专项资金持续投入下,海口国家高新区完成核心区路网改造和智慧水务系统建设,园区工业用地通电通水率已达100%。老城经济开发区依托3.8亿元补助资金,建成连接港区的双向六车道货运通道,物流效率提升30%。东方工业园区则通过专项贷款贴息政策,吸引企业自筹资金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中心,解决化工产业环保瓶颈。
三、杠杆效应激活园区发展动能
专项资金投入产生的1:8撬动比,显著放大了财政资金使用效能。洋浦开发区利用4.5亿元财政资金,引导企业配套投入36亿元建设公共管廊和热电联产设施。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区通过投资补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固废处理项目,形成年处理200万吨工业废料的循环产业链。这种"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"模式,使园区基建投资年均增速达25%。
四、制度创新保障资金精准投放
海南省建立"园区申报-专家评审-动态调整"机制,确保资金向关键领域倾斜。2022年专项资金中65%投向交通、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,30%用于5G基站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建。海口高新区某生物医药项目因获得2000万元智能化改造补助,推动建设周期缩短6个月。目前全省园区已形成"基建提升-产业集聚-税收反哺"的良性循环,重点园区工业产值占全省比重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。
随着专项资金的持续发力,海南产业园区正从单一的生产基地向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功能区转型。这种以有限财政资金激活社会投资的实践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样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