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红岭灌区建设提速助力琼东北农业升级与民生改善

农业
所属地区:海南-海口 发布日期:2025年08月18日
作为海南建省以来获得中央补助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,红岭灌区项目近期以超额178%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进展引发关注。这一重大基础设施的加速推进,不仅为琼东北地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,更将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重塑区域农业发展格局,惠及五市县超90万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。
一、投资进度远超预期彰显建设效率
最新统计显示,红岭灌区项目前三季度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.78倍,累计投入资金突破11亿元,占项目总投资的20%。相较于同类水利工程的平均建设周期,该项目的施工效率提升显著,主要得益于模块化施工方案的应用和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全程管控。工程指挥部采用分段验收机制,确保完工标段即时投入试运行,目前已有3个枢纽节点实现阶段性通水。
二、跨区域水资源网络构建雏形初现
项目核心工程包括总干渠、5条分干渠及配套支渠系统,建成后将形成覆盖文昌、定安、琼海、屯昌及海口部分区域的立体输水网络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,可精准调控145.48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,同时解决历史性存在的旱季用水矛盾。特别在琼海博鳌周边区域,灌渠与现有水利设施的衔接已完成压力测试,为后续全域联网奠定技术基础。
三、民生与生态效益实现双重提升
除农业灌溉外,工程配套建设的18处饮水净化站将彻底改变灌区内90余万居民依赖分散水源的现状。生态补偿措施同步实施,在渠道沿线种植的防护林带已形成60公里生态廊道,有效降低输水过程中的蒸发损耗。监测数据表明,项目试验段周边地下水位较施工前回升1.2米,区域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27%。
四、创新驱动打造智慧水利样板
项目引入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渠系施工校准,误差控制在毫米级。在屯昌段施工中,自主研发的装配式渡槽技术缩短工期45天,该工艺已申请国家专利。管理平台整合气象预报、土壤墒情等12类实时数据,未来可实现灌区用水需求的AI预测,相关经验拟在全省水利系统推广。
当前,红岭灌区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已通过专家评审,建成后整体控灌面积将扩大至200万亩。作为国家水网建设的战略性节点,该项目对保障海南热带特色农产品供给、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具有示范意义。

海南海口产业园区

海南海口招商引资

招商政策

投资流程

土地招拍挂

厂房价格

注册公司

优惠政策

海南海口投资流程

外商投资
买地自建
厂房租赁
写字楼租赁
公司注册
优惠政策
招商中心
400-162-2002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企业入驻
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

立即获取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2-2002
  • 招商引资政策
  • 工业用地招商
  • 租购厂房仓库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